“为了更好的优化教育模式,根据学生自身素质进行教育,经过校领导研究决定,先将所有班级拆分成三个小班,丙组和部分同学将单独成班,由我继续带班,重点夯实基础理论,其余同学按入学考核和近期学习表现以及个人资料,将分为两个班,分别由任应秋教授和刘渡舟教授担任班主任。”
“分班不是淘汰,而是让教学资源更精准,丙组同学不必有压力,咱们稳扎稳打,明年还有机会调整。”
“无论分在哪个班,你们未来都将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夫,治好国外治不好的疾病,写出让中医界认可的论文,丙组更要证明勤能补拙,这才是分班的意义!”
方药中的开场白,首先就是针对即将被分到丙组班级的安抚。
毕竟这个小组的人,某种程度上就是被人挑剩下的人。
方言倒是感觉有些可惜,主要是可惜方药中不是自己班主任了。
“现在念到名字的同学,进入我的班级。”
方药中,顿时开始念道:
“祁凝香,高易,刘体润,郭得友,李兴茂,代莎莎……”
先是丙组的所有人,然后夹带的还有一些班上的赤脚医生,都是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
一共五十多个人。
原来丙组的同学情绪稳定,唯独那十几个被划分到丙组的同学,这会儿表情明显有些不对劲了,这几乎就是明摆着说他们的医术不行。
但是毕竟是学校的规定,他们现在也无可奈何,而且班上确实大部分的人比他们的医术要好,基础要扎实。
这点是无可辩驳的。
念完过后,方药中在黑板上写下“厚积薄发”四个字,对着众人说道:
“分到这个班的同学,不要气馁,接下来你们将会接受更加贴合你们情况的教学模式,我说过既然你们考进了这所大学,那么学校肯定不会放弃你们任何一个人。”
听到这话后,这些同学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不少。
接着方药中继续拿起另外一张名单,说道:
“接下来念到名字的同学,进入任应秋教授的班级。”
他顿了顿,念到:
“曾勇,张继周,向元超,苏林,蔡席文,林红英,钱博……”
最先念到的人就是方言他们寝室的三个,这可给杜衡还有严一帆听得心都提起来了,结果念完了向元超,没有念他们的名字,反而念起了其他人,两个人也有些面面相觑,直到又是五十多个人的名字念完,他们都没有在其中。
这下两个人兴奋了。
这也就是说剩下的人就是一个班的了。
而分到这个班的人感觉有些可惜的是,居然没有一个甲组的人。
也就是说上面考虑到的就是让成绩好的人在一个班。
这个班上的人方药中就没有安慰了,直接对着他们说道:
“接下来你们的班主任就是任应秋教授了,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医术。”
任应秋是学院派的代表,基本上是一辈子都在教书,他1936年在上海中国医学院读书,受教于丁仲英、谢利恒等名医。
1937年因抗日战争返回四川,自设诊所行医并执教中学。
40年代任《华西医药杂志》主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完成多部医学著作。
《任氏传染病学》《仲景脉法学案》《中国医学史略》等 37种专著,大约有 1300万字。
1950年任江津县医务工作者协会副主任,1952年任CQ市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等职,1957年调至BJ中医学院任教,曾任中医系主任兼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社社长等职。
从事中医教育已经很多年了,名副其实的老教授。
他教学严谨,对中青年教师严格要求,亲自修改讲稿等,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受诲其门下者数以千计。
人脉资源相当的广。
并且,更加厉害的是,他对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病和汇通等七大医学流派都有研究。
所以其实方言还蛮想去他班上的,结果学校让他去带其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