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章 坠入(1 / 2)

S城的三天等待对裴络来说,就像一杯不加糖不加奶的冰美式。从始至终都是苦涩的基调,冰冰凉凉,到最后微弱的期盼熄灭如风中残烛,只留下一缕袅袅的烟。

裴络原本以为他和陆照寒注定只是交错而过的两条直线,在某个时点相交过一次,然后只能各自奔向无尽的远方。

可是命运就是这样神奇的东西,在希望的顶峰叫人一朝摔落,徒余失望,又在绝处出现巨大的转机。

台上已经开始下一步的采访流程,裴络按捺着满心欢喜,将自己强行钉在原地,防止做出摩西分海,哦不,是强行插入人群然后被挤成肉饼的惨剧。

陆照寒就是岑路——这是裴络从未想到过的。

从初见陆照寒的第一直觉来看,裴络虽然感知到他身上具有某种艺术特质,但关于他职业的推测更偏向于视觉方面。

他本来以为陆照寒会是个摄影师或者画家,更擅长用画面表达而非文字。如今看来这种推测并不准确。

裴络算是关注很杂的半个电影爱好者。当年他因为喜欢《坠入》的小说,对片子的拍摄信息持续关注了很久,自然也对岑路这个名字有所耳闻。

可是《坠入》本身就是非常大的IP,国内对于编剧行业也一贯不重视,再加上苏意荷亲自参与剧本改编的噱头已经吸引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力,普罗大众对岑路这个第一编剧反而十分陌生。

在这个拍得好归功于导演和主演,拍不好编剧背锅的年代,行业式微,大部分编剧屈从于资本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暂且不论电影业内的知名度,岑路这个名字真正在部分影迷心中有了一定地位,是因为他的作品《落魄烟酒》——许多人为这部文艺片的艺术性倾倒。随后才是入围东京电影节的《低音》,他事业的又一座高峰,奠定了他在电影编剧界的地位。

《坠入》的成功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导演、剪辑、摄影、剧本、配乐、服化道都无可指摘。一部好的电影,正是取决于所有部门的强强联合。

如果不了解相关背景,几乎很难想象这样的片子出自一个年轻团队。

他们在艺术电影每况愈下的年代横空出世,创造了一个奇迹。

裴络曾经以为这些人是由华厦影视主动招募的,如今看来却是未必,至少陆照寒很早就和苏意荷相识。那么最负盛名的费若呢?也是他们学生时代的朋友吗?

台上贺舟已经开始提问,裴络瞬间回魂,不再多想,专心致志地听访谈。

贺舟问道,“我们就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吧。当初华厦影视拿下了《坠入》的版权,意荷有向他们推荐导演、编剧或者属意的主演吗?”

苏意荷笑着回答,“有啊,我跟他们说,这个故事是受到了我身边几位朋友的启发才写出来的,可能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这个故事的本质。当时的制片人陈先生对此很感兴趣,我就向他推荐了费若和岑路。还有书中那个我本人非常喜欢的配角小安,我特别希望由傅雨萱来演,没想到他们真的请到了。”

这些往事以前苏意荷从来没有说过,裴络不得不佩服起贺舟的神通广大。

贺舟点了点头,又问陆照寒,“那么岑先生当时是怎么打动制片方,成为《坠入》的编剧的呢?我记得那时候华厦电影的御用编剧是季元礼,他们十分信奉资历,很少启用新人。”

场面静了大概两三秒钟,似乎是在传递话筒,随后裴络才听到陆照寒的回答,“主要是因为两个因素吧,一是意荷当时比较坚持再用一个专业的电影编剧,她是文学专业出身,文采斐然,但在打磨剧本上没有太多的经验。我们在USC的时候就已经很熟悉,她很信任我。二是因为《坠入》这个故事和我也算有些渊源,我很了解它,费若也是。这种共鸣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呈现它,最终制片方也表示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