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宜昌宗教面面观(6)(2 / 2)

其实,起源于对鬼神的崇拜、扎根在血缘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宗教思想和中国人的自身性格上的一大特色一样,就是实用主义。尤其是儒家的那种经世致用的思想在儒生们中间形成的思维模式,鬼神和魔怪、奇幻和离奇的事例给民众的印象,以及人生观和生活信念上所固有的传统观念,加上佛道两教以官方的意识形态直接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自然就使得广大民众对宗教的信仰、对鬼神的崇拜在社会各方面都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中国民众虽然长期受到儒家经典文化的影响,知道“仁爱”之心,赞同“忠恕”之道,也相信“克己复礼”,还迷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那些经典文化在民众的心里过于高大上、常常流于形式;境界过高,难以保持一致,再加上不赞同孔孟之道对殷周以来逐步形成的宗教文化采取存疑态度,就依然相信鬼神,依然相信命运,依然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和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的那样,民众“于圣贤神仙各种偶像,不分彼此,一例崇拜。”正如费孝通先生对此形象地描绘的那样:“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灾逃祸。我们的祭祀有点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愿、哀乞。鬼神在我们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国人从来就是注重实效的。

因为水患不断、旱情猖獗,所以各地都有龙王庙;因为崇拜上苍,信道的就去拜太上老君,信佛的就去拜如来;做工匠的拜鲁班,酿酒的拜杜康;妓女拜的是那个首开妓院的齐相管仲,扒手拜的是梁山好汉鼓上蚤时迁;因为想生育,就会有送子观音;因为想经商,就去拜财神;因为想鲤鱼跳龙门,就去拜孔圣人;因为想闯荡江湖,就得去拜关公;进门有门神,床头有床神,灶房有灶神,水井里有井神,就是蹲在厕所里,也有司职的厕神……在那些旧时的史料中可以发现,三百六十行居然各有各的神仙和菩萨可供崇拜,这也就是中国宗教与其他国家不同之处:很实用、而且很有针对性。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