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五中以前的故事(7)(2 / 2)

(1936年的宜昌地图)

好就好在宜昌县中的校长易楷在抗战中与学校驻地附近的国军关系不错,加上当时奉命接收宜昌日军投降的国军二十六集团军司令官周岩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时,加上也考虑到驻军的形象与地方的关系,所以在得到易楷申请支援的请求之后,特意拨款法币五十万元(当时折合黄金六两多)用以修缮校舍,加上地方士绅的支持和捐款,才使得宜昌县中新建了几栋教室,也改善和恢复了学校环境。

与此同时,宜昌县中在各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方针,对待每逢招生之时都会而来要求照顾的信件和条子先登记封存,对全体考生先按考生成绩进行录取,然后在照顾信件和条子提及的学生中录取中间成绩较好的,这样,既能录取到好学生,也能照顾到人情,自然就是皆大欢喜。

在易楷的回忆中,当时的县立中学对课本要求严格,大多选用国定本,不足则用商务、复兴本(各出版社名称)。严格升留级制度,坚持原则,绝不照顾人情。利用总理纪念周、节日和纪念日,邀请当地长官和名人登台演讲,同时注重学生的操行考核,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管理,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学习,遵守校规和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

可是,就是这一所管理严格、学生素质一流、设备正在日益完善的学校却在1946年6月18日爆发了宜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学生运动。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