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旭日高悬,晨曦柔和的光芒如丝缕般驱散了夜里的黑暗,照亮了广袤的大地,辉夜眺望着洛邑城的繁华景象,道:“你做的很不错,韩信。”
而辉夜身后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韩信。
也正是韩信,在之前农家偷袭的时候,及时的排兵布阵,调派了大量的兵力,做好了应对的部署,将王宫打造的如铁桶一般,才避免了农家众人狗急跳墙,造成更大的伤亡。
所谓见微知著,由此就能看的出韩信的军事才能,这也是为什么辉夜会放心的就将城防的重任交给他的原因。
在一旁的韩信拱手恭敬道:“这是全体将士的功劳,没有将士们的浴血杀敌,也不会将农家余孽一网打尽,属下乃是微薄之力,不敢居功。”
辉夜余光瞥了他一眼,道:“谦逊有礼是一件好事,可是过犹不及,就是虚伪了。”
“韩信初来乍到,又未立寸功,就将如此重要的责任交于韩信,”韩信的眼睛紧紧的盯着辉夜,道,“就不怕韩信是乱党余孽,在这紧要的关头趁机生事捣乱吗?”
听22着韩信的话,辉夜转过身来,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要用他,就相信他,如果不相信的话,又何必去使用他?”
韩信闻言眼睛里闪过了一丝异色,忽然半跪在地上,道:“韩信必不负大王信任,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见到韩信的动作,辉夜微微一笑,不以为意。
韩信自幼丧父丧母,由于家境不好,备受欺凌,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家徒四壁,生活窘迫,甚至在母亲去世的时候,穷的连丧葬的钱都拿不出来。
可是这些苦难并没有击垮他,反倒是令韩信愈加坚强,并且立下志向,一定要闯出一番事业来。
然而由于韩信出身于草莽之间,又是平民,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韩信曾经带着宝剑投奔了项超,在部队里默默无闻,项项超死之后,又归属了项梁,项梁让他做郎中,可依然没有受到重视,就算是献的计策,也都不予采纳。
一时之间,韩信在军中沦为笑谈,被人嘲笑不自量力,区区一个小兵,竟然也敢在将军面前口无遮拦,若不是将军大度,恐怕早就将他投入大牢,以正军法了。
怀才不遇的韩信只得再次退隐于市。
就因为经历过了苦难,才会懂得珍惜,见辉夜竟然将如此重要的职责交于他,要是说一点也没有感动,那也是骗人的。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之所以这样做,固然是辉夜信任他,也知道他的才干与能力,同时也是对于他的一种考验,如果是奸细的话,辉夜也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这时,一个侍卫匆匆的赶了过来,道:“大王,找到他了!”
辉夜与韩信对视了一眼,道:“前面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