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83章 清晰(1 / 2)

第183章 清晰

大同城南边二十里有几个庄子。

其中沿口泉河西侧台地呈南北向一字排列,北为夏米庄,南为南米庄,两庄相隔不到四里地,既然名字带庄,说明是勋贵和有钱大户置办的田产,谓之庄田。

王信昨日行军的时候,早就看中了这两地,下令退军后,征用了两处庄子。

两庄的庄头不敢拒绝,只是隐隐透漏背后的来历,希望眼前的年轻将军心有忌惮,不要做得太过分。

说起这夏米庄南米庄,包括这一代的庄田,颇有些来历,得知后,王信也大感唏嘘。

这夏米庄和南米庄本是前明勋贵大户置办的庄田,后来大周开国,落到了开国四王八公石国公府的手里,成为了石家的庄田。

后来石家被抄家流放,整个家族衰败,这两庄又兜兜转转回到了原来的主人手里。

要么说大户抗风险能力高呢,这两家人一起抱团,与周边的大户互通有无,加上家学的学问,终于在二三十年前再次发家。

一家里最高做到户部侍郎的,一家也做到知府,加上支持冯庸,不光拿回了祖产,甚至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贾府也有庄田,贾府的庄田在辽东北镇外的大小黑山。

贾府的老家是金陵,庄田却封到辽东,千里之远,也是防备之意,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迁移南方地方大户去北方,起到异曲同工之效。

不过朱元璋的效果明显更好,只是这个时空发生了意外,才有了大周。

大周对统治阶级的压制不如大明,才百年的时间,除了原来小冰河时期的灾害,内部矛盾极深,可毕竟才是百年的王朝底蕴深厚。

至于这地方大户,没有了夏家和南家,还会有东家和北家,大户是消灭不完的。

就如买官卖官的亡国之相,乾隆时期却成为常态,结果一样稳定了两百年。又如嘉靖时期京城被围,倭患严重,地方聚众百万造反不也是一百多年的稳定。

所以自己面对冯庸,虽然此次率兵来大同,方案中也有掀桌子的准备,但实际上更愿意在规则内做事。

自己果然不是枭雄啊,不够狠。

对待倭寇和胡人的时候,自己杀伐果断,毫不犹豫,以战争罪杀的人头滚滚,可对待国内的时候,总是投鼠忌器,畏手畏脚,不能做到像对待倭寇和胡人的态度。

到底好还是不好呢王信不得而知。

难怪老话说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不过无所谓了,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一步一步来吧。先把身边的事情处理好,做正确的事情,比如改革军队,东南抗倭、扬中岛开荒、开发商贸、引进先进火器,消灭马贼,镇压胡部,乃至于今日的压服内患。

如果自己没有自己的系统,自己还敢这么做嘛

河西营在两个庄子安营扎寨,结成互为犄角之势,诸事顺利,王信在夜色下,望着安静的军营和庄子,想着目前的局势。

“将军,风大。”

史平跑回屋子,取出一件披风,又小跑回来,急道:“加件衣服吧。”

周围的少年亲卫们不像个少年,没有少年们的好奇心,反而一丝不苟的警戒,负责自己的区域,随时准备抵抗敌人。

披上了披风,随着夜风哗哗作响,还有周边的旗帜。

王信摇了摇头,自己不是伟人,但自己也不是枭雄,自己就是个心向太平天国的普通人,绝对不会祸害天下,也要求保障自己的利益。

不祸害天下,因为自己是当兵的,保家卫国是自己不变的准绳。

也要保障自己的利益,因为自己又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私心。

犹如大户生生不息,永不消亡的原因,百姓们记恨大户,可更多的百姓也希望自己成为大户,出人头地,有出息,衣锦还乡,当人上人。

所以朝廷里很多人不理解自己,比如在东南的时候,朝廷调自己到京营,解散扬州营。

因为朝廷的确给了自己升官,林如海也明确给自己安排好了日后的前程,而扬中岛的安置和盐道的安置,又彻底保障了自己的后路。

于是自己去了,犹如后来张吉甫阻止自己回东南,让自己重回京营,因为张吉甫的确想要重用自己。

又如当下,调自己来雁门关防备胡人入关,自己更是责无旁贷。

别说朝廷的重用,太上皇的重视,就算没有利益,自己也会奉命来的。

很多人看不懂自己,因为很多人要么是枭雄,要么是老狐狸,而自己只不过是仗着系统,想要做点好事的普通人罢了。

过上和美太平的小日子,才是自己的终极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