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回朝(下)
夕阳如血,将天际染成一片火红。
隋军的旌旗在风中呼呼作响,十数万大军犹如一条蜿蜒的飞龙,缓缓向着京师大兴城推近。
“大兴,快回家了,”
吕尚望着远处影影绰绰的城墙轮廓,轻声道。
自朔州开拔,走了将近一个月,长久行军的疲惫,在看到大兴城那一刻,竟被他抛却大半。
“这就快到家了!”
后军的杨林,骑着独角兽,身姿挺拔,眼含神光,与吕尚发出一样的感叹。
他身后的将士们,衣甲在残阳下泛着冷冽光色,前排的重装步兵,盾牌上的饕餮纹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后排的轻骑兵们,挽着雕弓,箭壶饱满,战马不安的刨着蹄,鼻息间喷出白雾。
“报!”
一名传令兵从队伍前方疾驰而来,在杨林面前猛地勒住缰绳,马蹄扬起一片尘土。
“禀千岁,礼部官员已在灞桥设下犒军台,圣上差人传旨,大军今夜在城外扎营,明日辰时举行入城大典。”
杨林微微颔首,道:“传我帅令,各营依次扎营。”
“诺!”
军令如惊雷般,顺着传令兵的呼喊,迅速在大军中传开。
夜幕很快笼罩营地,篝火如繁星点点。
杨林独自伫立在中军帐外,望着大兴城方向若有所思。
“千岁,您传唤我”
脚步声由远及近,吕尚快步穿过营帐间的通道。
杨林并未转身,依旧看着大兴城的方向,道:“在朔州时,我见到郭衍对你很是殷勤,他这个人,以揣摩圣意、阿谀奉承而起势,对上谄媚、对下骄横,是个实足的小人,我希望,你能和他保持距离。”
“是,”
吕尚拱手,沉稳道。
“我本不想说的太透,但又怕不说透,你不知道其中的利害,这个郭衍的背后,是晋王杨广。”
杨林缓缓转过身,盯着吕尚,道:“杨广这小子,野心不小,表面礼贤下士,实则城府极深。这几年,他在朝堂上下广结党羽,暗中扩充势力。郭衍作为他的亲信,在朔州时那般拉拢你,看来杨广很看好你。”
“不过,本王不想看到你卷进去,朝堂党争,一旦深陷其中,便再难脱身。你的这身本事,若是因这些腌臜事而折损,实在是可惜了。”
“只要你持身中正,不要去理什么朝争、党争。谁要是想硬拖你下水,你可以来找本王,本王给你撑腰。”
吕尚抱拳行礼,道:“千岁教诲,吕尚铭记于心。”
杨林拍了拍他的肩膀,神色中满是期许,道:“下去好好休息吧,明日入城,你回家好好看看你的父亲。你这次领军征北,一走就是几个月,他一定很是挂念你。”
吕尚低声道:“多谢千岁挂怀,此次回朝,我会好好陪陪父亲。”
告别杨林后,吕尚回到营帐,躺在简陋的床榻上,怀抱着三光紫文竹节鞭,渐渐入定。
第二日,晨曦初破,穿透薄雾,洒落在隋军营地。
吕尚从浅眠中醒来,身上的雁羚甲泛着冷光。
昨夜入定让他疲惫尽消,他拿起三光紫文竹节鞭,走出营帐,只见大军已开始整队,准备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