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一百二十二章 清照劫(1 / 2)

这不调查不知道。

调查过后,旧党的一众大佬才知道,张纯虽然家世不行,还曾是向太后宫里的粗使宫女,看起来出身很差的样子。

但实际上,她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得到了赵俣的宠信,并且一直在帮赵俣处理公文,还会给赵俣出谋划策、举荐人才,是真正能影响到赵俣决定的人之一。

关键,传说张纯会推演之术,在赵俣当上皇帝之前,她就推演出赵俣肯定会当上皇帝,进而早早的就跟赵俣私定了终身,并在赵俣登基一事上多有助力。

而且,张纯还有四个师姐妹,各个身怀奇术,师姐妹五个一同成为赵俣的妃嫔,现在全都深得赵俣的宠信。

这让韩忠彦、苏轼、苏辙既皱眉不已,又大喜不已!

他们皱眉的是,一个深宫中的妇人,竟然能影响一位皇帝的决策,而且这个妇人还以鬼神之说引导圣意,岂不荒唐?

但与此同时,他们又为终于找到了有可能代替向太后的人而感到欣喜不已。

老实说,他们甚至都觉得,这是天不灭旧党。

只是,进一步调查过后,韩忠彦等人才知道,张纯根本就不是保守之人,而是坚决支持变法改革的,甚至就连蔡京都是她推荐给赵俣的,在意识形态上张纯跟他们有本质的区别。

这就比较麻烦了。

大家意识形态不同,就只能为了彼此的利益暂时成为盟友,不可能牢牢地绑定在一起。

这也就使得,张纯根本就充当不了向太后之前的角色。

对此,旧党的一众大佬遗憾不已!

同时,旧党的一众大佬也有些不明白,旧党的主张,为什么越来越不得人心,至少是不得统治者的人心。

从宋神宗开始,一连三位皇帝,全都坚定地走变法的路,只有高滔滔一个人傻啦吧唧地开历史倒车,甚至就连向太后都只想走中间调和新旧两党矛盾的路线。

可话又说回来,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一定要坚持台谏制度,通过台谏官员监督和制衡皇权与相权,防止权力滥用,如果不对变法改革中的一些不合理的举措提出批评,使朝廷对一些政策进行反思和调整,如何保障政治的平衡和公正?

还有,如果不关注百姓的实际承受能力,进行过度的经济改革举措,会导致百姓困苦,赵宋王朝的统治根基必将不稳,到那时,不仅赵宋王朝要灭亡,百姓也必将流离失所。

另外,农业才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稳定的基石,新党支持商业和手工业的过度发展,会导致社会风气逐利,影响社会稳定。

当然,他们也知道,朝廷不发展农业去发展工业,也是因为,如今的土地绝大多数都在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这些不用交税的人群手上,朝廷从农业方面根本就收不上来税,只能转为大力发展工业。

但这再想办法啊,不能因为这条路不好走,就抛弃农业。

总之,很多旧党人士认为,他们若是不坚持,赵宋王朝没准就会被章惇、蔡京等急功近利之辈给带偏了。

所以,在旧党人士,尤其是那些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道德高尚之人看来,他们的坚持,是很有必要的。

既然如此,他们就势必要存活下去,哪怕是与那些跟他们意识形态不同的人合作,也在所不惜。

最终,韩忠彦、苏轼、苏辙等人商量好,让李清照回去与张纯建立联系,李清照、韩雨、晁敏、李淳、赵麦暂时唯张纯马首是瞻,双方结成政治同盟。

李清照随后返回后宫。

也是巧了,李清照刚回来,麻晓娇就无惊也无险、顺顺利利地给赵俣生下了赵俣的第四子。

赵俣开心极了!

如今赵俣已经有了四个儿子,多半不会出现赵煦那样没有继承人的尴尬。

而且,因为赵俣已经有了四个儿子,赵宋王朝往后的皇位传承,多半只会在他的后代中传承,就像宋神宗那样。

赵俣抱着自己的第四子,冲他说:“朕该给你取个甚么名字好呢?”

张纯眼珠动了动,提议:“‘棣’者,木也,木质朴实文雅,表有从容大方,听来既翩翩俊朗又卓越出色,念起来朗朗上口,充满朝气活力,便以‘棣’字为官家四子命名,如何?”

张纯此言一出,别人除了感觉张纯胆子也太大了,竟然连给皇子起名的事都敢掺和,别的倒没感到有什么不妥。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棣”字也没什么,只不过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而已。

可对于后世的人来说,“棣”字有且只代表一个人的名字——朱元璋的第四子,永乐大帝朱棣!!!

‘同样是第四子,同样以‘棣’字为名,张纯到底想干什么?难道她想将娇娇的这个孩子培养成朱棣?’

‘等等,好像还有哪个四皇子,也成功上位了?’

‘娇娇的这个儿子将来不会也上位吧?’

赵俣也看着张纯心想,‘你还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不过,赵俣可没有老朱那么迂腐,一心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嫡长子,等自己的嫡长子死了以后,又一心传给自己的嫡长孙,根本没去考虑更适合的继承人,这才导致后来发生了那么多的事。

在赵俣看来,自己的皇位只要是传给自己的儿子,他又能将之发扬光大,那传给自己哪个儿子,不一样?

基于此,赵俣看着自己的第四子,说道:“赵棣?不错不错,好名字,你就叫赵棣了。”

见赵俣真采纳了张纯的建议,一旁的李清照,对张纯的能量,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很快,赵俣就去陪麻晓娇了。

趁着这个当口,李清照来找张纯,转达了一众旧党大佬让她带给张纯的话:“韩相公、奴家师公、奴家叔公、李相公、赵尚书皆言,他日若有机会,定会前来参见娘娘,我几个已入宫之人任由娘娘差遣。”

其实张纯一点都不担心旧党不投靠自己,因为旧党别无选择。

从始至终,张纯担忧的,有且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赵俣会不会允许她管理旧党?

张纯看着李清照,计上心来,她笑着问李清照:“你当真听我的?”

李清照心说,‘我有旁的选择吗?’

而表面上,李清照则说:“娘娘但请吩咐,奴家必尽心竭力。”

张纯似笑非笑地说:“那我教你今晚侍寝,你可听?”

张纯的直截了当着实是打了李清照一个措手不及。她想不明白,赵俣都没说要她侍寝,张纯为什么这么心急?

“不解?”张纯问。

李清照点点头。

张纯很有耐心地给李清照解答:“若不能想官家所想、急官家所急,后宫佳丽三千,为何独我脱颖而出?”

见张纯拿她当讨好赵俣的工具,如此理直气壮,李清照心里很腻味,而且她真没做好侍寝的心理准备,因此沉默不语。

见此,张纯以退为进:“你若不愿,也无妨,我找别人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