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冼此刻双眼瞪得浑圆,满脸怒容,额头上青筋暴起,嘴唇颤抖着,对着莫翊怒吼道:“你这是在妖言惑众,你这是在灭我楚国的威风!你……你……”他的手指直直地指着莫翊,似乎想要用这根手指将莫翊刺穿,但话到嘴边,却突然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莫翊静静地跪在那里,他的脸上没有丝毫惧色,看着萧冼,缓缓说道:“陛下,一个短时间内将周围的国家都打了一个遍,而且全部取胜,陛下认为单以我们楚国的实力,能够单独阻挡住吗?”
萧冼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当然知道莫翊说的话是有道理的。然而,作为一向以大国自居的楚国皇帝,让他接受割地赔款这样的屈辱条件,他实在是难以接受。
沉默持续了很长时间,萧冼心中犹豫不决,反复权衡利弊。尽管莫翊的话语听起来有些道理,但他深知其中的风险和后果。如果他真的按照莫翊所说的去做,不仅朝堂上的群臣们绝对不会同意,就连楚国的百姓们也会群起而反对。可是如果要是败了呢?楚国难道就在自己的手中灭亡吗?到那时,他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列祖列宗呢?他的内心仿佛有两个小人在不停地争吵,一个告诉他要以大局为重,另一个却让他无论如何也不能低头。
御书房的烛火在穿堂风中明灭不定,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莫翊一直静静地跪在地上,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坐在龙椅上的萧冼。他注意到萧冼的脸色在不断地变化,时而阴沉,时而犹豫,时而又显得有些痛苦。莫翊明白,这位陛下此刻正在内心深处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个时候,多说无益。他只能默默地等待着萧冼做出最终的决定,无论这个决定是怎样的,他都只能接受。
萧冼沉默片刻,终于开口道:“莫翊,你先回去吧,容朕再仔细斟酌一番。”莫翊闻言,心中虽有万般无奈,但也不敢多言,只得恭敬地磕了一个头,然后缓缓站起身来。由于长时间跪地,他的双腿早已麻木不堪,每走一步都显得有些艰难。
莫翊强忍着双腿的不适,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御书房。他的背影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落寞,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一个人。而御书房内的烛火却依旧明亮,似乎在见证着这一夜的漫长与煎熬。
次日清晨,朝会继续就夏国入侵一事展开讨论。与昨日不同的是,今日的朝堂之上气氛异常热烈,群臣们纷纷慷慨激昂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多数人都主张立刻派遣大军前去抵御夏国军队,以彰显国家的威严和实力。
面对群臣的激昂情绪,莫翊这次却选择了沉默。他静静地站在朝堂之上,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却在默默的摇着头。然而,在这一片群情激奋的氛围中,他的沉默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最终,萧冼在众人的呼声中当朝下旨,任命大将毕云舟统率二十万大军,前往边境抵御夏军。这道旨意一经颁布,朝堂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众人都对毕云舟充满了信心,相信他一定能够击退夏国的入侵。
毕云舟此时可谓是意气风发,他的心中充满了自信和喜悦。当听到宣旨官的声音时,他迅速出列。跪倒在地高声喊道:“臣,接旨!”声音洪亮,响彻整个大殿,仿佛要让所有人都听到他的决心和忠诚。
毕云舟双手恭敬地接过圣旨,缓缓转过身来,目光落在了莫翊身上。发现莫翊的脸上竟然没有丝毫的波澜,他的眼神平静如水,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毕云舟冷哼一声,对莫翊的冷漠感到有些不满。毕云舟迈着大步,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昂首阔步地走出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