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第一节 近代科学革命 1.1天文学革命 一.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 哥白尼(Ni pernic,1473—1543)是波兰数学家兼天文学家,于1543午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一书,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日心地动说。其要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在以太阳为公共圆心的圆形轨道上绕日旋转;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它有自转并与其他行星一样绕太阳公转。根据这两个基本观点,哥白尼指出,太阳的东升西落不是太阳绕地球旋转,而是地球自转的表现;天球上恒星位置每年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也不是恒星运动所致,而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哥白尼的学说并非完美无缺,但是它从根本上纠正了自古流传并为基督教会所支持的地心和地静说的错误,当哥白尼的学说为世人所接受之后,它就不可避免地动摇了教会的权威,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称哥白尼日心体系的诞生为“西方人知识发展的划时代的转折点”,因为它不仅是天文学基本概念的变革,而且是人对自然的理解的根本变革,甚至是西方人价值观念变更的一部分。但也有些人断言,哥白尼革命只不过是提出了地球每日绕自身轴旋转一周,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甚至有些科学史家根本否认存在一场“哥白尼革命”。我们认为,尽管哥白尼体系有很多旧理论的痕迹和不完善之处,甚至在得到观测证实的精确程度上一度比托勒密理论还逊色些,但是它用日心、地动说代替统治天文学界多年的地心、地静说,是在重大理论问题上用正确认识取代了谬误的认识。哥白尼理论的意义至少有两方面: 其一,它引起了整个宇宙观、世界观的巨大变革。长期以来,教会利用地心说来说明上帝创造世界,说明上帝创造一切都是为了地球上的人类,所以有意把地球摆在字宙的中心。而现在,在宗教教义中被说成是宇宙中心的地球已沦为一个普通行星,于是,上帝这个不可动摇的偶像也就随之而倒台了。日心说动摇了宗教的自然观支柱,也就是动摇了宗教世界观的基础。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讲,日心说对地心说的背叛也是对近千年形成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浓厚宗教情结的挑战。 其二,哥白尼日心理论引起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因为哥白尼的着作宣布不服从权威和教条,不把宗教所尊奉的托勒密学说视为神圣的;同时,宣布了自然科学就是要按自然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自然,也就是说,凡是不符合自然界本来面目的东西,都要加以批判和修正。正因为如此,恩格斯称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是自然科学从宗教个自然科学各个领域都纷纷与宗教教义相决裂,并大踏步地前进着。可以说,这部着作是近代自然科学思想革命的起点。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哥白尼日心理论在哲学世界观方面的价值大于其在科学上的价值,对于思想解放的意义大于其方法论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本书一发表就被列为禁书,教会对它极端仇视和恐惧,直到200多年后的1758年才被开禁。 二.布鲁诺和伽利略扞卫和发展日心说 哥白尼学说经过近两个世纪才被牢固地树立起来。尽管哥白尼学说一开始就遭到天主教、路德教和加尔文教的反对,甚至弗兰西斯·培根也不接受这一理论,但这一学说还是被广泛地传播到整个欧洲。其中,布鲁诺和伽利略在哥白尼之后对日心说的扞卫和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虽然作为天文学史可以不涉及,但作为近代宇宙观史,决不能忘记为哥白尼理论的传播而献出生命的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Giordanobruno,1548—1600)的名字。布鲁诺年轻时就读过《天体运行论》,并成为哥白尼学说的传播者。但他比他的先师更进一步,即抛弃了恒星固定在以太阳为中心的最高天球的信念。他在1584年出版的《论无限、宇宙和世界》中阐述了他的字宙无限、世界无限的观念,并做了哲学上的论证。